前段時間收到一個男性用戶咨詢,說妻子產后高燒,問我要吃點什么退燒藥才不會影響喂奶。
我一聽,覺得問題應該不是退燒那么簡單,建議他馬上帶妻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果然,后來他說妻子是產褥期感染,幸虧發現得早,現在已經沒事了。
產褥期感染,在古代也叫“產褥熱”,對很多產婦來說是個致命的威脅。直到今天,100個產婦中也大約有6位可能得產褥感染,依然是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產褥感染是指女性在分娩或產后6周內,生殖系統受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及炎癥。
現在產婦一般分娩后兩三天就出院了,在家里,一定要注意觀察有沒有這三大癥狀,一旦出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1.發熱
產后頭幾天,產婦出現輕度體溫升高是正常現象,但若2-3天低熱后,突然出現超過38℃的高熱,那么就要考慮感染的可能性了。
2.疼痛
通常產后1-2天,小肚子疼痛,哺乳時疼痛加重,大多是由于子宮收縮引起的,這種情況一般會持續2-3天后自然消失。
但如果腹部出現疼痛難忍,尤其是剖腹產產婦,則要考慮刀口部位是否出現感染。
3.異常惡露
正常情況下,產后3-4天,惡露的顏色鮮紅且較多,有時還有小血塊。產后10天左右,惡露顏色逐漸變淡,呈淡紅色。大約4-6周左右,惡露顏色較白且量越來越少,直到完全排凈。
如果惡露顏色變淺后又加深,或惡露氣味難聞,或持續時間過久且超過平素月經量,這時候一定不要自行處理,需要及時就醫。
產褥感染主要影響生殖器官,會造成外陰、陰道、子宮頸、子宮內膜等炎癥。如果持續感染,會波及到輸卵管、卵巢甚至造成盆腔炎,繼續發展則能導致腹膜炎、血栓性靜脈炎,最后發展成敗血癥,危及生命。
那么,哪些情況會導致產褥感染呢?
產婦由于分娩時體力減退、出血等各種原因破壞了生殖系統的防御能力,使得病原體很容易入侵,從而導致感染。
此外,產婦本身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孕期合并貧血、婦產炎癥、產程較長等,更容易被病原體入侵,發生產褥感染。
特別要注意的是,剖宮產產婦,由于出血更多,創傷面更大,較順產產婦更容易發生感染。
引起產褥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有鏈球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而發生產褥感染的途徑通常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
外源性是指外界病原體通過污染的用具、器械等入侵機體。如不潔性生活、被污染的醫療器械等。
內源性是指陰道內原有微生物因各種原因轉變為病原體引起的感染。
發生產褥感染后不要自行在家處理,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醫生會通過測體溫、檢查腹部、B超檢查、血液檢查,區別產褥感染和其他疾病,明確引起不良癥狀的具體原因,予以確診。
另外,產褥感染多為急性炎癥,如處理不及時很容易發展至全身感染,切勿自行用藥。
還有,一旦確診為產褥感染,在進行抗感治療的同時,還要進行病因治療,找出感染病灶,必要時還需進行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產褥感染?
雖然產褥感染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有很好的預防方法。
1.注重個人衛生
這是預防產褥感染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孕期衛生。禁止不潔性生活,產前2個月內、產后42天內,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其次要加強產后衛生。盡管現在的衛生條件比以往好太多,但還是有不少地方在坐月子的時候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例如不能洗澡、洗臉什么的。
想想看,一個月不洗臉、不洗頭、不洗澡,那得有多少細菌在繁殖。這種做法不僅不能讓產婦安心坐月子,反而時時刻刻在危害著產婦的健康。
2.積極治療孕期并發癥
在孕期發現的異常,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要覺得吃藥會影響胎兒,就死扛著。殊不知,一些未及時處理的異常會增加產后發生感染的風險,如孕期貧血、婦產炎癥等。
3.加強營養,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產后產婦雖然有些虛弱,需要充足的休息,但適當的運動仍然是必要的。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盆底康復訓練,既能預防盆底肌松弛、預防漏尿,還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規范產前檢查,早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按時進行產前產后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以后,對產褥感染有個整體認知,做好預防措施,保障產婦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