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 6月16日,財政部公布了2022年5月財政收支狀況。不出意外的是土地出讓收入繼續下滑。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1-5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861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7%。 另外1-4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501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8%。 相減可以計算出5月全國土地收入為3601億元,比2021年同期4740億元下降了1130億元,與疫情開始的2020年5月相比也下降了1651億元,2020年5月土地出讓收入為5252億元。
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趨勢并非2022年才出現,早在2021年下半年已經初現端倪。若是今年繼續以接近30%的速度下滑,2022年土地收入將會減收2萬億元以上,對支出壓力已經很大的地方財政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土地收入對地方財政的重要性來說不言而喻。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為111077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7051億元,從數據可以看出,兩者相差近2.5萬億元。此外,土地出讓收入下滑與之相關的稅收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土地出讓收入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
其次,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土地出讓收入可以起到有效補充財力的作用,比如補充一般公共預算的缺口,還可以用于經濟建設的支出,比如城建支出等,以及用以償還專項債券利息和加大土地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投入的比例。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收入減少。這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預算收入沒有了,進而影響到地方政府的現金流,國庫現金流的減少又使得政府時間和空間上的調配能力降低,調配余地減少。
另外,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還會影響到穩增長。首先,收入下滑會使得地方政府用于經濟建設的資金減少;其次,持續下滑將影響專項債的償還,進而影響到專項債用以發揮的穩增長作用。
所以,我們要重視土地收入下滑帶來的問題,首先要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對土地收入的影響;其次要關注土地收入變動對地方財政運行、債務還本付息、農村以及城市建設帶來的影響;最后還要研究出如何應對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帶來的種種影響。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方法:一是減少地方財政的支出的責任,利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時進行改革,減少財政供養單位和冗余人員,解決支出固化,只增不減、居高不下等問題;二尋求解決地方財政支出之間差額問題的辦法,或者加大力度穩定市場的預期和信心,讓市場得以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土地出讓自然可以隨之恢復正常。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杜濤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財稅與環保新聞部主任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財政、貨幣政策領域。主要關注財稅、金融、審計、環保、PPP、大工業等相關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