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被俘美國人向俄媒講述被俘經過,警告其他退伍老兵:別來烏克蘭。
據“今日俄羅斯”(RT)17日報道,兩名在烏克蘭與俄軍作戰被俘的美國“老兵”16日在頓巴斯一個拘留所接受RT獨家采訪時表示,他們是在被烏克蘭指揮官拋棄后向俄軍投降的,兩人還警告其他退伍老兵,在去烏克蘭之前要“三思”。
“今日俄羅斯”報道截圖
據RT報道,兩名被俘的美國人名叫亞歷山大·德魯克和安迪·胡因。報道稱,德魯克曾在美軍駐伊拉克的部隊服役兩次,胡因曾在日本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后勤工作,他們在上周被烏方派往哈爾科夫前線幾小時后被俄軍俘虜。胡因在接受采訪時稱,在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指揮下,他和德魯克被派往前線掩護烏軍的一次撤退行動。
“我們被告知要守在一個小瞭望臺上”,胡因回憶自己當時還配備一把捷克CZ步槍和一枚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RPG),當烏軍縱隊撤退路過這個據點時,后面跟著的是俄軍的裝甲車和坦克。
亞歷山大·德魯克16日接受“今日俄羅斯”獨家采訪。
“當坦克第一次開火時,我正在準備我的RPG”,胡因說,過了一會,坦克從另一個方向開始開火,他認為坦克是準備攻擊自己,于是他扛起RPG向坦克發射了一枚火箭彈,但沒有命中目標。隨著烏軍撤退,當俄軍的車隊和巡邏隊經過時,德魯克和胡因“跑開,躲進一個戰壕里”。
“我們最初的任務是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德魯克告訴RT,“但當我們到達指定位置時,戰斗已經打響,我們的計劃變了……我和一名隊友被留在樹林里”,德魯克稱后來在樹林里走了幾小時,后來“轉錯彎或走錯路,進到一個村莊,遇到一只俄軍巡邏隊,立即向他們投降了”。
此外,RT報道稱,這兩人還講述了自己在俄軍那里受到的公平對待,講述了俄軍如何給他們食物、毯子和香煙,德魯克說,他聽到了傳聞,他們兩個人有可能會被判死刑。
德魯克還說,最初自己是在沒有明確計劃的情況下前往烏克蘭,他說雖然自己并不相信美國媒體的新聞報道,但烏克蘭的戰斗被描繪的“會吸引像我這樣的退伍軍人”。隨著烏克蘭的炮彈落在以俄語為主的頓涅茨克平民目標上,德魯克告訴RT,自己意識到“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我沒有聽過另一個”。
胡因說自己曾在4月份前往烏克蘭,在加入烏克蘭的“國際軍團”后又離開,理由是軍團內部存在腐敗和混亂,“指揮官們非常腐敗,軍隊的準備和補給非常不足”。德魯克也稱自己對軍團那里的人水平不滿。報道稱,兩人后來加入烏克蘭東部一支所謂的“TaskForceBaguette”特遣部隊,這是一支主要由美國和法國老兵組成的外國雇傭軍部隊。
“從西方宣傳來看,它告訴我們整個烏克蘭多么輝煌,當我來到這里時,才發現這不是真的”,胡因告訴RT,“烏克蘭人說他們是最好的,但據我所見,我在這看到了很多腐敗”。
采訪最后,德魯克警告道,“像我這樣想來的老兵:別來了”,“好好想想你為什么要這樣做,會發生什么,以及這是否真的是你的戰斗”,德魯克說,“如果我能擺脫當前困境,我還有很多事考慮去做”。
此前,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刊登獨家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兩名前美國軍人在烏克蘭與俄軍作戰時被俘,他們被認為是第一批成為俄羅斯戰俘的美國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當天回應稱,他已經了解到有關消息,但無法證實這些報道,“如果這是真的,我們會盡一切努力讓他們安全回家”。他敦促美國人不要去烏克蘭并在該地作戰,稱“烏克蘭不是美國人去旅游的地方”。柯比當時還稱,因為有關報道是突發的,他尚不清楚美國總統拜登是否已經了解情況。
根據CNN報道以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布的視頻,當被問及有關美國人在烏克蘭失蹤的相關報道時,拜登17日說,“我已聽取(美國人在烏失蹤)簡報,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哪里,但我想重申,美國人現在不應該去烏克蘭。再說一遍:美國人現在不應該去烏克蘭”。
延伸閱讀
1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發布獨家報道,稱兩名前美國軍人上周在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外一場激戰中被俘。透露這則消息的,據說是兩名被俘士兵的戰友。而這兩人也被認為是第一批成為俄羅斯戰俘的美國人。此事一經報道,迅速登上各大媒體頭條,也讓美西方大捏一把汗……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截圖
據悉,兩名被俘者分別是39歲的亞歷山大·德魯克(左)和27歲的安迪·休恩(右),被俘前,他們以志愿兵的身份在烏克蘭一支正規部隊中服役。他們并不是首批被俄羅斯俘虜的西方志愿兵,就在上周,頓涅茨克一家法院認定三名被俘的英國志愿兵為“雇傭軍”,后判處其死刑。英國方面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交涉。
這可把美國給嚇壞了。
《每日電訊報》稱,從外交層面上看,抓捕這兩名美國志愿兵十分敏感,因為克里姆林宮可能會試圖將此事作為美國直接參與俄烏沖突的證據。該報還分析道,俄羅斯可能會要求美方做出重大讓步,以換取二人獲釋。
消息人士說,9日當天,德魯克和休恩在哈爾科夫東北30英里(約合48公里)的一處村莊戰斗,在那里,他們遇到了一支規模更大的俄羅斯軍隊,隨后便被抓獲。而這個村莊離俄羅斯邊境僅不到5英里(約合8公里)。他說:“俄羅斯部隊有兩輛T72坦克、多輛BMP3(裝甲戰車)和大約100名步兵,他們沿路而來。可我們這邊只有一個10人小隊。”
在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下,10人小隊選擇后退防御,并試圖在俄軍前進的道路上埋設反坦克地雷。而德魯克和休恩則負責操縱榴彈發射器。布好地雷后,小隊便躲了起來,等待俄軍的坦克中招。然而,德魯克和休恩看到一輛BMP3從另一個方向穿過樹林,意識到它會殲滅小隊,于是選擇開火。
此舉引起了俄軍一輛T72坦克的注意,后者當即朝他們所在的方向開炮,雖然炮彈沒有擊中他們,但引發的爆炸將其擊倒,二人消失于在硝煙中。小隊隨后展開搜尋工作,還出動了無人機,但什么也沒找到。他們感到很奇怪,因為“如果他們被坦克炮彈擊中,現場可能會有他們的尸體或設備殘骸。”
當天晚些時候,俄羅斯官方的Telegram平臺上出現了一則消息——兩名美國雇傭兵在哈爾科夫附近被俘時,戰友們從懷疑到確認:他們被俄羅斯俘虜了。
二人的戰友辯稱小隊“既不是雇傭軍,也不是民兵。我們在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指揮下服役。我代表被俘的戰友發表意見,這樣俄羅斯最高司令部也能知道。希望這能減少他們被那些控制他們的人悄悄處決的機會。”
被俘二人是誰?
身著美國軍裝的德魯克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德魯克現年39歲,來自阿拉巴馬州的塔斯卡盧薩,在“9·11”事件后加入美國陸軍,曾在伊拉克擔任上士。他68歲的母親露易絲告訴媒體,德魯克曾在護送重要人物穿越巴格達的車隊中擔任高級槍手,這一工作使他經常成為武裝分子的目標,他也因此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離開軍隊后,德魯克在俄烏沖突中看到了機會,認為可以充分利用他的軍事技能。
露易絲說:“德魯克強烈地認為,他必須阻止普京,不然將導致另一場世界大戰。”她很擔心德魯克,但沒辦法。一開始,德魯克只說他訓練烏克蘭軍隊。然而到了9號,她收到了他的一條消息,消息暗示他“可能會在一兩天內死去”。“美國大使館向我保證,他們正在盡一切努力找到他。”
休恩的自拍照
休恩是越南裔美國人,他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住在阿拉巴馬州的田納西河谷地區,大學學習的是機器人技術。此前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4年,但沒有什么作戰經驗。休恩的的未婚妻喬伊·布萊克表示,自2月24日俄烏沖突第一天起,他的腦子里就一直縈繞著去做志愿兵的想法。
布萊克起初并沒有太把休恩的話當回事,但當休恩看到一條消息,據說所有年滿18歲的烏克蘭人必須戰斗一事后,他決心出發。他向未婚妻道歉后,動身出發。緊接著后來,布萊克就接到電話,說休恩失蹤了。
關于此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15日回應稱,他已經了解到有關消息,但無法證實這些報道,“如果這是真的,我們會盡一切努力讓他們安全回家”。他敦促美國人不要去烏克蘭并在該地作戰,稱“烏克蘭不是美國人去旅游的地方”。柯比還稱,因為有關報道是突發的,他尚不清楚美國總統拜登是否已經了解情況。“我們正在密切關注局勢,并與烏克蘭當局保持聯系。出于隱私考慮,我們無法作出進一步評論。”
德魯克的母親表示,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敦促俄方同意囚犯交換協議,換回兒子。
這兩名美軍具體結果怎樣,現在誰也不知道,但看看被抓獲的英國雇傭兵,就知道他們一定會經歷一段難熬的時間,不過,這點他們在進入戰場之前就應該預料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